水泥涵管的蒸汽養護與自然養護
水泥涵管養護的目的在于創造適當的溫濕度條件,保證或加速混凝土的正常硬化。不同的養護方法對混凝土性能有不同影響。常用的養護方法有自然養護、蒸汽養護、干濕熱養護、蒸壓養護、電熱養護、紅外線養護和太陽能養護等。養護經歷的時間稱養護周期。為了便于比較,規定測定混凝土性能的試件必須在標準條件下進行養護。中國采用的標準養護條件是:溫度為20±2°C;濕度不低于95%。下面我們介紹一下最常見的兩種養護方式:
1、蒸汽養護
蒸養法要修建蒸養池,一般的蒸養池需要2.5米寬、4米長、3米深,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產量和水泥管模具的大小而定尺寸,通過鍋爐往蒸養池輸送蒸汽,蒸養池的密封度要好,蒸養2.5--3.5個小時,蒸養過程需要3個階段:蒸養池內的溫度有低溫(30-40度)到高溫(100度)需要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第二階段需要保持1個小時左右的高溫(100度左右),第三階段由高溫到低溫也需要1個小時左右時間。蒸養的時間和蒸汽的溫度成反比,溫度越高水泥管凝固就越快。
2、自然養護
自然養護就是不需要蒸養池,水泥管在水泥制管機上制做完成后不要打開模具,把水泥管模具和水泥管放在露天進行自然養護,一般水泥管打完后需要一天的時間進行露天養護,第二天才能打開模具,開模后還需要進行4--6天的自然養護,每天還要專人對水泥管噴三次水,時間一般是上午一次,中午一次,下午一次,噴水的目的是保持水泥管的濕度使混凝土能夠自己慢慢凝固,噴水的次數也可以根據天氣情況和天氣的濕度而增加和減少噴水的次數,但是自然養護需要的模具比較多。
上一條:水泥產品具有廣闊前景 下一條:鋼筋混凝土管施工安裝方法